Woodash * 在生命中吃泡面
琐记

在生命中吃泡面

2023.11.18
嗯造

你大概率是见不到有人半夜在楼梯间吃泡面的。学数据结构应该是消耗了我大量的精力,导致我在做完作业后感到非常的饿。但是室友早已经睡着了,我在宿舍里大快朵颐就不是特别合适。不过我前几天发现楼梯间还挺安静祥和的,而且不会吵到别的同学,所以就提着热水壶在这里开饭了。

这里混响很大,就连我撕开泡面包装的声音都会在空气中回响,神圣非凡。我往上走到顶楼,发现了一地的烟头,还散发着尼古丁的余香,看来这洞天早已被经验者探索过了,同时也提醒我等会要把垃圾好好带回去。中央空调(或者是变电箱?我不知道)的噪声像是长久的风,在狭隘的楼梯间里萦绕,黯然侵入我昏散的意识。熬夜是有些累了,可能醒来的时候又是日已迟迟,不过这样就可以少吃一顿午饭,其实还划算。

睡裤很薄,台阶的温度隐隐地传递到我身上——其实热量是由我流向它才对,不过无所谓了,甚至我都没有擦掉堆积的浮灰,一屁股坐了上去。在等面泡好的时间里,靠着离散的台阶,我决定读读书。

在看的是理查德道金斯的《自私的基因》,高中生物课本的推荐读本,也是我高一曾读过的书,虽然并没有读完。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基因DNA之类的东西,而现在已经是我高考后的第二年了。虽然很多知识已经和高中生活一样地远去了,但关于遗传和自然选择之类的内容我姑且还记得一些。生物学给我的启发也很大,我至今还在用反馈和稳态的视角来看待世界。

生物学有时候是反道德的,甚至会以一种难以接受的方式走入我们的世界,比如我们熟悉又唾弃的社会达尔文主义。残酷的竞争啊,往往没有我们人类想象的那么温和,死了,睡着了,一切都结束了,哪里还有定义的道德与观念呢?《自私的基因》这本书更是说明了不少流血的真相,失去人性,失去很多,但兽性才是一切。

不过这不是一本鼓吹人类间弱肉强食,尔虞我诈的书,作者的观点始终认为,即使生物界再怎么残酷,我们再怎么生而为动物,人类都应该保持道德:天性如此,但不必终生如此。作者在序言中写,总有人分不清阐述事实和支持观点的区别。似乎这两个事情总是很难分清,但——真相再不可接受,也值得被告知,这是科学的态度,它们始终存在,充耳不闻是不会让世界变得更好的。也许这才是人类的真正宝贵之处,人类可以违逆这千古的法则。

我晚上和朋友聊天,说,不值得活的时候,不如真的死了好了。与其继续呼吸,不如早日参与进物质循环,说不定还能去别的星系体验一番(体验是一个比喻)。当然我现在还有不少在做的想做的还没做的事情,生活还是值得一过的。他说感觉我已经要坏掉了,但我觉得其实还好,这不是悲观,这是坦然。回想起来,我高一读了《自私的基因》之后,似乎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。活下去可能很有用,但是不那么必要了。昂首挺立,继续呼吸,然后呢?继续做一些厌恶的事情,换取宝贵的口粮,维持劳损的躯体?还是说及时行乐,及早死去——与其苟延残喘,不如纵情燃烧?这可以做后备方案,但目前还不必这么极端。我现在在努力地放弃,放弃规定的路径,放弃甜蜜的规训,放弃追逐的幻梦。保研考研,考公考编?买车买房,落户一线?门当户对,结婚生子?勤勤恳恳,奋斗终生?天伦之乐,安享晚年?然后呢,死了,一生完满?

打开任务面板,全部放弃,其实也挺好的。这段反问看起来有些虚无主义,如果是基于现有的观点的话,你说的对,地球ol是一个开放世界冒险游戏,都什么年代还在玩线性箱庭关卡。假如有一个生命的最佳解法,以往隐藏的底层逻辑是,你要活得久,活得好。但是我偶然发现,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制条件,或许我的峰值与均值幸福度都会得到大幅提升。

我至今还记得《自私的基因》里的两个比喻,或者说是两个定义:人是基因机器,也是模因机器。但面对组成我们部分的这些小东西,我们毫无办法。这本书给了我审视生命的新观点,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万物灵长,我们只是有些特别的生物,在小星球上占了点优势罢了——你以为我会陷入机械唯物与决定论之后的悲观主义困境吗?我会说:既然如此,那还怕什么呢? 所以去干各种操蛋事情吧,过得荒诞一点,在凌晨的楼梯间吃泡面。别浪费宝贵的低熵,在散成基本粒子之前。